依据国有经济功能定位和布局,国有企业必须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而当前的情况是,地方债、三角债和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都在上升。(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进入 赵晓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结构性减税 基建投资 。
从项目资金来源来看,一部分来自于中央政府财政拨款,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地方向银行的贷款。在今年房地产调控措施的影响下,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减少,提高企业税费成为了维持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大途径。大规模的政府投资短期可以提振经济,但由于我国尚未形成以创新驱动和技术主导的内涵式增长模式,一味继续扩大投资只会造成产能过剩和通胀,将给经济转型带来更大困难。审批力度的加大、审批速度的加快,都显示出政府欲押宝大规模投资来完成全年稳增长目标。政府出台了多项减税措施以扶持中小企业,然而有的地方对于减税措施的落实情况却令人不解。
由于此类基建项目的投资回报是长期和缓慢的,但很多地方债务却要在短期内兑现,这就不得不一次次用新的短期贷款取代旧的短期贷款,滚动成为一个虚拟的长期贷款。要知道,近两个月以来,许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地方版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对于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进退,既不能逢国必反,也不能遇私就恶,而应该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实现共同富裕。
四、从国民共进看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赢中央对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是明确的,就是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发挥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如果大量国有资本投资于一般制造业,不利于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会形成对非公资本的挤压。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总之,只有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才能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打破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魔咒,早日实现赶超战略。
经济赶超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我国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使得国有企业在稳定宏观经济、调整经济结构、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经济安全、推动自主创新以及实现科学发展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8年10月和2009年1月,英国政府对大型金融机构分别实施两轮注资救助方案,政府也成为了诺森罗克银行、布拉德福德—宾利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的最大股东。中国的进一步崛起和强大,需要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相互合作、相互竞争中实现共同发展,继续巩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赢。二、从国际竞争视角看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赢地球是平的,经济全球化使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市场的壁垒逐渐被打破,变成了全球范围的大市场,在这个大市场角逐的是各国的各类企业。国家可考虑把滞留于一般产业的部分国有资本转到社保和公益性基金,如养老基金、医疗保险基金、扶贫基金、教育基金、科技开发基金等,补充这些领域的投入不足。
同时,发展单一公有制经济也不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使国民经济难以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其中不仅有一大批中央企业,也有河北钢铁集团、冀中能源集团和浙江物产集团等地方国有企业,还有华为集团、沙钢集团、吉利集团等民营企业要强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积极巩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拓宽投资领域,以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中国的进一步崛起和强大,需要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相互合作、相互竞争中实现共同发展,继续巩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赢。
中国要跨过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进入到高收入国家行列,需要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在中国目前稳增长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进行投资的行为受到限制,这也为民间资本扩张提供了空间和机会。
另一方面,一些战略新兴产业需要大量国有资本投资,却缺乏足够的资金。总之,只有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才能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打破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魔咒,早日实现赶超战略。
从民营企业内部看,要强化科学管理,逐步改变家长式管理方式。同时,发展单一公有制经济也不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使国民经济难以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欧洲多国政府已在50个最大公司中的一半拥有直接控股权,许多人熟悉的公司,如雷诺汽车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瑞典钢铁公司,政府都是惟一或最大的持股者。那么,如何看待国际金融危机后某些领域出现的国进民退现象?这要从提高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角度客观地看。依据国有经济功能定位和布局,国有企业必须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此,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大力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出新的产品和现代服务。
国有经济具有发展特殊产业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功能,应当在发展战略性产业和支持高技术产业的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说,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并不冲突,而是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同时,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它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生力军,今后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开放的实践,使人们对所有制结构的认识逐步深化,从个体、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国有经济发展壮大了,就能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与此同时,民营经济也依托国有经济,在这些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出良好的竞争力。
在铁路、市政、能源、电信、金融、卫生、教育等领域尽快推出一批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的重点项目,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要鼓励民营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开放的心态经营企业,逐渐实现资本的社会化,促进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民营企业总体上自主创新能力较低,竞争力不强,恶性竞争严重。经济赶超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
如果大量国有资本投资于一般制造业,不利于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会形成对非公资本的挤压。因此,在竞争日益惨烈的背景下,竞争并不仅仅局限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而更表现为中国企业和世界其他国家跨国公司之间。
这就涉及如何理解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以及如何为国有经济定位。2008年9月起,美国政府先后以各种形式向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国际集团、花旗集团等大型金融企业注资,并有权干预这些注资金融机构的经营和利润分配。
到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从中国发展的阶段看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赢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依靠强大的政府力量,大力发展国有经济,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使我国在很短时间内就建成比较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012年,中国内地入围企业数量为70家,超过了日本,居世界第二。韩国在私营企业规模偏小的情况下,依靠国企推动外向型经济战略的落实,由政府投资或控股,设立了很多公营企业,伴随着经济发展,公共企业在经济中所占份额不断攀升。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只要具备一定的实力都要创造条件做大做强。可见,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只要做大做强,都是国家提高综合国力的贡献者,都是全球竞争的参与者。
在欧洲,多国政府拥有控制权的空客公司被认为是打破美国垄断的最成功国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一起成为物质财富创造的主体,共同缔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
政府的责任是要创造使各种所有制企业协调发展、平等竞争、互相促进的外部环境。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发展,成就了中国30多年的经济奇迹,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
可见,单纯地依靠任何一种所有制,都会阻滞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在国外,最风光、最赚钱的是民企,但真正支撑国家安全的则是各类国企。